当前位置:热点 > >正文

泉州过七夕 浪漫又传统

8月22日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“七夕”。在泉州,七夕既有现代的浪漫色彩,也有浓浓的传统民俗。

按照泉州传统习俗,七夕又称为“七娘妈生(日)”,当天,厝边头尾都要准备“七娘妈轿”、“七娘妈亭”、糖粿、花粉、扎成串的千日红等,祭拜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“七娘妈”。

20日下午,记者走访泉州古城街头巷尾,不少居民上街采买七夕祭拜物品,给“七娘妈”梳妆打扮。


(资料图片)

焚送“七娘妈轿”“七娘妈亭”,为孩童祈福

在古城中山路一家佛具店内,60多岁的陈阿伯正在店里制作“七娘妈亭”,他用自己熬的米糊,把一张张图案糊上去,手艺十分精巧娴熟。每年七夕前,陈阿伯都会和妻子黄阿姨、女儿赶制一两千个“七娘妈亭”。

陈阿伯在制作“七娘妈轿”

按照泉州的民间说法,“七娘妈亭”是牛郎和织女的住所,共三层。最上一层是织女做工和化妆场所,上面画有剪刀、尺子和镜子等图案;中间一层贴有囍字,这是七娘和牛郎成亲的地方;最底层则画有桌椅,用来宴请织女。

黄阿姨介绍,“七娘妈亭”的用法有讲究,如果是新婚夫妇、刚生小孩以及家里有16岁以下小孩的人家,在七夕节祭祀时,就必须用到“七娘妈亭”。

黄阿姨给客户送“七娘妈亭”

七夕的祭祀物品中,必不可少的还有“七娘妈轿”。在陈阿伯的店门口挂着一串串用竹篾扎成的七顶轿子,俗称“七娘妈轿”,这七顶轿是给七仙女坐的。相比之下,“七娘妈轿”的制作工艺更麻烦,也更耗时。除此之外,店里还准备了一袋袋胭脂水粉,是给七娘妈梳妆打扮用的。

民俗专家介绍,“七夕”泉州有焚送“七娘妈轿”“七娘妈亭”的习俗。民间说,七娘妈指七娘夫人,是妇幼保护神,七月初七是七娘夫人的神诞。七娘妈就是斗母、送子、催生、奶母、痘疹、眼光、引蒙七位娘娘。“七夕”到,不少家庭会买“七娘妈轿”“七娘妈亭”,焚烧献给“七娘妈”,为家里孩童祈福。

“情人果”还有另一层含义:庇佑孩子健康成长

七夕这一天,泉州人还会搓“糖粿”,用来祭祀和食用。之所以会准备糖粿祭拜“七娘妈”,是因为“七娘妈”即七仙女,相传她羡慕人间的温暖,偷偷下凡与牛郎相爱,后来被王母娘娘拆散带回天上。因此,每年七月初七,喜鹊会搭一座鹊桥让牛郎和织女相见。相爱而不能相处,牛郎和织女见面时相拥而泣,而糖粿小碗就是为了盛装他们的眼泪。所以,很多年轻人也将其喻为“情人果”。

在古城西街西段、城南车桥头等路段,每年“七夕”来临之际,街边的糕点店就会开始张罗着为厝边头尾搓糖粿。

泉州的糖粿以糯米粉为食材,有红色和白色两种。糖粿的做法很简单,用糯米粉加凉水调成面团,搓成跳棋、玻璃珠大小的丸子,用手掌轻轻一按搓成圆形的丸子,使之成为扁圆,最后用拇指往中间一压,使其中间下凹即可。做好的糖粿看起来像少女的酒窝,煮熟后拌上花生碎和白砂糖,入口Q感十足。

“小时候,到了七夕这天,我也会跟着阿嬷在家搓糖粿,搓好的糖粿用来祭祀,祭祀完就可以吃了。”正在买糖粿的市民庄女士说道。如今,糖粿也被赋予另一层含义:希望七娘妈庇佑孩子健康成长。(海都记者 柳小玲/文 林良标/图)

标签:

推荐阅读